【大漢林道~浸水營古道】2013/04/19
夜半睡不著後起床上網研究號稱「南部人不可不走的台灣極重要代表性古道」,枋寮~台東大武的「浸水營古道」。於凌晨02:19向警政署的「入山申請處」提出網路申請後,而09:21即獲得警政署批准入山的通知回函。
看來即將又有一個獨宿山林的快樂時光了,林道迷人之處就是來自於多變的風景,隨著不同的林相呈現出不同的景色,而這種意境,如果沒有親自走一趟是很難體驗的。
但這次可是要改穿雨鞋加護腳踝與鞋墊,因為浸水營古道終年多雨多霧多螞蝗,必須於雨水相對較少的乾旱季造訪,所以我纔把浸水營古道登山活動安排在5月前,就是為了避開南部的雨季威脅。
至於山友團體將此路段視為郊山化的古道輕鬆一日行,出入口皆安排車輛接駁。我則是老規矩,依然採搭乘公共運輸系統與露營不趕路的方式。
繽紛台灣再發現第17集_浸水營國家步道(一)
繽紛台灣再發現第18集_浸水營國家步道(二)
【台式登山鞋】2013/04/19
上回在820林道行前本想買雙雨鞋加上鞋墊與護踝,但是考慮從未有過此種經驗,貿然行之恐有不妥而作罷。
這次的「浸水營古道」之行,從網路中得知,此道年雨量5,200毫米,可說是終年潮溼多雨之外,更有螞蝗侵擾,因此網友都建議選擇10月~隔年4月乾季時行走古道。
所以,這次可是非要改穿雨鞋加護腳踝與鞋墊了。今晚上街買了達新牌的雨鞋外加鞋墊,返家後再從破損的室內拖鞋中剪一雙鞋墊加強,準備於明後幾日在鳳凰山試穿。
臉書朋友留言:
乳膠鞋墊好用 拖鞋會擠壓變形 這就是有人雨鞋買120元 鞋墊買1200元的道理。
我的回應:
呵呵,我的鞋墊品牌和您所推薦的一模一樣,至於用室內拖鞋的乳膠鞋墊當第二層鞋墊,是賣雨鞋的商家從登山客所學習來的"小撇步"。商家還建議我,到購物台買一種厚厚的"海綿鞋墊"放在最下層。
臉書朋友連言:
以前登山看原住民一雙雨鞋滿山跑!
走能安時的協作還穿藍白拖哩!
難怪高山很少看到蟑螂...^_^
【試穿登山雨鞋】2013/03/21
傍晚時分的一場大雨,讓我興起試穿登山雨鞋的念頭,穿了一厚一薄兩雙排汗襪並套上腳踝後出門至鳳凰山(陸官校後山),在山中上下坡的小徑中測試。
走沒多久就開始悶熱,初期以為未穿排汗褲的關係。後來想起老山友們都把雨鞋的鞋管對摺一半或是剪掉一事,而試者將鞋管對摺一半後(如照片),果然是涼爽多了之外,褲管也不會磨損。
【繩結的學習與運用】2013/04/24
戶外活動中接觸最多的就是「繩結」,家中書櫃中有關繩結的書籍,為民國69年所出版,售價50元台幣。
近日翻閱並對照網路影片教學後(如留言連結),發現還滿好用的。
網購:扁帶(傘帶)、指北針、避難帳地布、縫合扁帶環、鉤環組。
【登山簡易安全裝備】2013/04/24
使用網購地「縫合扁帶環+鉤環組」,練習我的登山安全簡易吊帶與大D確保器,方便自己在經過危險路段時的保全措施。
【搭早班車前往枋寮】2013/04/25
按04/19計畫(如留言連結),實施「大漢林道~浸水營古道」一人獨走獨宿,由枋寮大漢林道西進,從台東大武出,西進東出的預定計畫如下:
25日(週四):
鳳山04:48→枋寮06:36 (轉06:50客運車)→力里國小→大漢林道→浸水營古道入口(露營)。
26日(週五):
浸水營古道入口→終點/過姑子崙吊橋(露營)。
27日(週六):
過姑子崙吊橋→加羅部落加羅部落→大武火車站→鳳山。
上述計畫行程可能提前或延後一天,登山證申請日期為26/04~28/04。
此林道原古道西段部分,為國軍大漢營區所闢路取代,車輛可通行。約行至林道23.5公里處在「大樹林」與原古道會合,接下來的東段部分則正式規劃為「浸水營國家步道」,長約15.4公里,車輛不可通行,靠步行約1天之內可走完全部路程,古道海拔落差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
【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2013/04/25
策畫「浸水營古道」之行時,最頭痛就是兩地的接駁問題。枋寮接駁車老闆告知,從火車站到浸水營古道入口,散客包車叫價2800元,人數以7~8人為上限。而網路訊息則是散客包車1800~2000元之間,至於團體接駁的中巴就不是我要查詢的範圍了。
大武接駁車老闆(原住民)則告知,08:00浸水營古道入口出發,下午15:00即可抵達終點「過姑子崙吊橋」。周休假日登山客最多,散客搭團體(10人為上限)接駁車到「加羅板部落」每人一百元,至於從終點徒步到大武火車站,需時2個半小時以上的時間。而網路訊息則是到部落每人200元、部落到大武車站每人150元。
從網路查公車早晚各兩班之外,而且只到力里。因此只好配合公車時間,一早就搭火車前往枋寮。然而到了「枋寮客運聯合站」後纔得該班車因為不賺錢,早就已經撤銷了。我只好花了400元搭「未領牌的小黃」前往歸崇派出所(0K)繳交入山證之外,還申請增加當天的行程後,開始重裝徒步23.5公里上山。
我本就打算重裝獨走獨宿四天的時間,走到那睡到那。因此警察先生很擔心地問我是否登過百岳之外,還要我留下雙方電話。
當我重裝徒步3小時以後(還加上繞道6k的檢查所後方古道一個小時),碰到一位承包台電大漢營區工程的曾先生(如照片左方),不但熱誠主動邀我上車之外,還問我要到28K的大漢營區抑或23.5K的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
感謝曾先生,讓我原訂四天的計畫,縮減成兩天即可完成。
臉書朋友留言:
20幾年前,團進恆春基地,有一項訓練,號稱200公里長途行軍,從恆春經水底寮,上大漢山,浸水營古道下大武,再由滿州回車城保力。
不到一年某團因伙食運補,軍車翻落山谷,造成嚴重死傷。
我的回應:
每回重裝登山與露營,我都會回想在「野戰重裝師」任職的時候,演習作訓與測考的「隨身背包」是應付戰備檢查用的,檢查完畢後就集中至大卡車上後封存到演習結束。晚上露宿大休息時是靠軍卡送來「自購」的額外裝備「大睡袋(2~300百元台幣、低溫無法使用)」,三餐與飲水更是依賴食勤組與軍卡分送。前幾年軍方還開了記者會,宣傳新開發的「外島據點班排自炊」裝備時,在山友之間更是鬧成笑話。因為每位山友的背包中都有輕量化炊具或是免開火的加熱包以及乾燥飯與脫水蔬菜,再加上保暖衣物與維生帳。
因此喜歡「露營與登百岳」的朋友們都知道,看看坊間的露營裝俱及各種戶外運動器材後,再回頭想一想當兵時的「野戰訓練」及「演習」裝俱時,只會難過的搖頭。現今先進國家的軍隊與解放軍,在移防或軍事行動時,官兵人人一個85+10公升以上的輕量化大背包,內有生存與作戰的必需品之外,另含彈葯袋與水袋。
「+10公升」也就是可拆卸成為登百岳時所謂的「攻頂包」,在攻頂前將大背包置於山下或宿營地,改背小攻頂包攻山頂。軍事準則中不也規定,行軍時全裝(重裝),有戰術任務時則將背包置於集結地或宿營地,攜帶武器、彈葯袋、水壺,實施戰術行動。
而國軍卻是要求官兵人人自購「黃埔大背包」,既不能背也不方便提,甚至就連「官校生」都拿草綠色的「飛行頭盔地圖袋」來搭配新制西點式軍服。試問一位西裝革履的專業經理人會如何搭配他的筆電行李帶?如果讓他身著西裝,手拿「飛行頭盔地圖袋」,會與人專業的感覺嗎?
我的認知為「軍人是擁護政府、保護政府,而不是成為政府。」就算退伍以後,也不對政治發表言論,但唯獨對軍事革新保持關注。有人會說對軍事革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個人的看法是,所謂的軍職退伍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要一個人「裸退」,不要再干涉人事與行政指揮權。但卻不是要你我拋棄與時俱進革新的觀念,更不能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掩飾軍事專業常識的無知與不足。
【浸水營古道午餐與核圖】2013/04/25
從浸水營古道的入口到「州界廳」,步行一個小時的時間(含照相)。此地標高1487m,日治時代台灣總督由台東廳啟行巡視浸水營時,高雄州知事及各級官員在此地迎接。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清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的。過了此點後,將進入台東縣境,步道也開始轉為持續下坡,下降了約1300公尺。
核對地圖時冷風颼颼,因此穿上單車用的「超輕透氣風衣」(此風衣收納後只有雞蛋般大小),邊啃乾糧邊喝杯「超輕量真空保溫瓶」的熱水(早上03:30燒的熱開水,經過10個小時依然保溫)。
拜現今科技之賜,「輕量化」裝備越來越便宜,一千多元就可買到質量不錯的產品。
【獨宿浸水營古道涼亭】2013/04/25
下午16:40抵達預定的露營地點「出水坡涼亭」時,山中天色已經昏暗,而必須戴上頭燈。從浸水營古道的入口到此地為9K的距離,我重裝步行了四個小時(含照相與休息)。
運用涼亭中的兩大張座椅當床鋪,將繩子綁住涼亭柱子,撐起緊急避難帳後於18:00就寢。
入夜後的鳥叫聲,非常吸引人也非常吵人,而下半夜則是下起了陣雨。
營地周遭都有登山客燒過火堆地痕跡與預留之木柴,今夜之所未生火的原因,係因浸水營古道一路無水源,而讓我想起「野外維生課程」教練林政翰的提醒:「燒火取暖會讓人流失水分後易口渴」。
臉書朋友留言:
美麗嗎??。
我的回應:
古道海拔介於200公尺到1450公尺,屬於低海拔林相,沒甚麼可特別吸引人的目光。且登山客太多,再加上單車客,因此上午會在登山口群集後出發之外,並趕者下午出過姑子崙吊橋後,轉接駁車到大武火車站。
我則是一人於中午時分入山獨行,因此幽靜的林道與鳥叫聲讓人滿懷念地,特別是夜晚露宿時的鳥叫聲,非常吸引人。
臉書朋友留言:
不論做何事只要有恆心,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因此「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唯有行遍天下,周覽名山大川,覽觀江流之勝,以窮耳目之勝,始足以激發雄心壯志,亦足以稱快世俗之樂。」
我的回應:
看您的文筆,我只有慚愧二字呀!
臉書朋友留言:
您可貴令人敬佩在於能獨處,倘若是我會找伴侶同行!
我的回應:
呵呵,自己先有成功的獨處經驗,才能和別人一起登上山頂。
【浸水營古道拱形木橋】2013/04/26
話說獨宿當晚,夜幕低垂大地沉睡,除了夜鳥的鳴啼與蟲鳴唧唧和冷風撫吹過帳篷的律動聲之外,整個森林可說是一片安靜,我的內心也平靜祥和地進入了夢鄉。
05:00起床來個「臨走掃地上門板」後,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而延誤至於06:30方纔離開宿營地「營盤與駐在所」涼亭。
在晨光與小雨中自在愜意的享受這條「泥土、樹根、石頭、落葉」所舖成的古道,步行二個小時又十五分鐘後(含照相與休息)抵達「拱形木橋」。
【浸水營古道出口】2013/04/26
06:30離開宿營地「營盤與駐在所」,步行三個小時後(含照相與休息)抵達「古道出口」。浸水營古道全程路徑明顯好走,沿途留有許多跨越時空的遺跡。古道每500公尺、一公里分別立有不同造型的里程牌,半公里是木樁,一公里是木牌,不虞迷路。
在過出口的「姑子崙吊橋」前,巧遇林務局的巡山員胡先生,感謝他熱誠地開車送我至台東大武火車站,省掉我徒步3小時的漫長路程。
與胡先生在車上晤談後得知,林務局在林道出入口裝有紅外線計數系統,紀錄遊客上山人數,因此一年有七百~八百多人進出浸水營古道,由西向東「穿過台灣」的紀錄。
【台東大武火車站】2013/04/26
09:40搭便車離開浸水營古道出口的姑子崙吊橋涼亭,於10:05左右抵達大武火車站。簡單的盥洗並換上乾淨地衣物後,搭乘11:04莒光號於13:07返回鳳山,在車上買了個排骨便當犒賞自己。
大武火車站的海景不輸給多良站,去年南部同學會時,還在此地的餐館用餐。
【背包腰帶與腳指疼痛】2013/04/27
個人獨行獨宿「浸水營古道」後的經驗分享如下:
一、背包腰帶的正確位置:
照片右方為錯誤方式,因為將背包腰帶的繩扣繫於腰包下方後,肩帶會導致肩膀痠疼。正確方式為圖左,將背包腰帶繩扣繫於腰包的上方。
二、穿雨鞋走下坡,如何防止腳拇指尖疼痛?
穿上厚外襪後,鞋尖至少還需有1~2公分的移動空間,然後利用鞋墊、襪子、魔鬼粘式護踝等三種,把自己的腳後跟固定於後方,使得腳彎曲的哪剛好頂在雨鞋上這樣就可以把腳能固定於後方,可以避免腳趾頂到黑青,尤其是一連串的陡下路段。
但雨鞋也不要太大,以免下陡坡之單腳懸空時,雨鞋突然脫落掉下深谷。下坡尤其特別陡時需側著腳走,如此便可舒緩大拇指往前踢的壓力。
穿雨鞋登山時,在休息時間可把雨鞋脫下,讓腳透透氣,保持襪子與護踝的乾爽。
臉書朋友留言:
早期原住民只帶山刀,背竹簍,雨鞋。尤其是雨鞋的功能幾乎比登山鞋還好(我的經驗)
這背包可貧負擔多重?
我的回應:
我的背包是85+10公升,稍為大了點。
我通常負重18公斤(含水),目前還在想辦法輕量化中。
【脫離舒適圈】2013/04/27
兩天一夜的浸水營古道「獨走、獨宿」結束返家後,適逢陰雨連綿的天氣。人在家中陽台坐,拿杯熱驣驣有著金黃色泡沫地現煮膠囊咖啡,回頭瞧瞧客廳中綠色水草魚缸,再看看官校的雨中校即景,還真是舒服呀!
話說回來,若無前兩日的「脫離舒適圈」,也無今日安逸的心情。俗話說的好,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
為了古道健行露營與百岳行,不知道被親朋好友們唸多少次,正如知名地黃家小隊在「親子連登屏風山與羊頭山」一文中提及:
先前幾次山友失蹤上了新聞版面,老媽和老爸臨行密密念,尤其老媽直說我們爬山「像是在犯罪」,又說:犯罪被關也比你們舒服,因為不用背著那麼多東西還要走好幾天哩!後來從孫子口中得知爬山四、五日都不曾洗澡,更認定爬山是很髒很累的運動,又延伸出「不愛乾淨的人才能爬山!」的荒謬推理,唉,跟不爬山的人實在很難解釋清楚,所以老樣子,老母唸完後~還是皮皮出發了!
【鳳凰山雨中行】2013/04/27
下午見綿綿細雨不停,乾脆拿雨傘與登山杖前往鳳凰山登山。
照片乍看之下,如不說明是鳳凰山(官校後山),還以為是哪條幽靜的林間古道。
尤其是陰雨天,登山客少了很多的情況下,只見雨霧瀰漫、耳聞蟲聲鳥鳴。
臉書朋友留言:
一天沒走全身不對勁.下雨也要走.上癮了.深刻的感覺!
我的回應:
呵呵,看來您也是過來人呀!
【完成游泳的心願】2013/04/28
獨走浸水營古道後,滿腦子的念頭就是回家時一定要到社區泳池好好地游個泳。哪知連續兩日陰雨,直到今日上午纔見陽光普照,而完成游泳的心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