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  

看到這位老先生在大東公園的草地上「舉步維艱」,一步一腳印地在實施自我復建中,真是替他喝采。因為這兩年陪侍雙親進出醫院與復健科的經驗得知,多數的老人都會依賴外勞或家人,而難以自我復健。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雙親早逝者,會單純的「不從健康與否」的現實角度去感嘆「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在」後,指責他所認為的不孝者。而事實情況卻是「越長壽的老病者,越需要用子女的健康與時間和金錢去換取」。我的大阿姨被綁在安養院的那十年無法言語,每回親友去探視時,只能激動的發抖,而她老人家的「生不如死」卻也磨得全家山窮水盡。當得知她老人家往生的時候,我真替她高興,因為她老人家終於自病軛解脫成仙去也,家人們也得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每回聽到有人單純的「不從健康與否」的現實角度去感嘆「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在」後,我都會建議他到安養院或榮家去看看,為何有那麼多的「不孝子」將看似無病的老人棄養在那。為何說「看似無病」?因為有些老人的心理疾病難纏到就連安養院都拒收。

俗話說的好「養兒方知父母恩,觀老方知己未來」,慶幸這些老人們都是我的人生導師,讓我預先觀老方知己未來的生活方式與選擇。

因此將來如果我病了,我那不具備長照證照與護理常識的女兒是否可以辭掉工作,24小時陪侍在旁?
家人是否有經濟能力幫我僱請拿台灣勞工基本薪資的「外勞」或是日薪二千四百元台幣的「看護」?
抑或我願意一人獨自住進安養院或榮家?
我除了在折騰自己之外是否也在折騰與拖垮子女?
我在年輕的時候是否善盡為人父母之愛與責,老來是否讓子女尊敬與願意孝養?
久病無孝子一事,是否是我自己所造成的?

==================
 

聯合筆記/老年進行曲的悲與喜 【何定照2013/03/31 聯合報】  

一八二七年,舒伯特寫成即興曲D八九九,其中C小調第一號以交織的問答主題變形發展,時而沉重辯證、時而溫柔低語,擄獲樂迷的心。近期上映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愛慕」,導演漢內克即選擇該曲作為片頭開場。 

 漢內克選擇此曲,除了是其母親最愛之樂曲,也因為扣合該片主題:一對退休的鋼琴教授原過著安詳的生活,妻子腦中風後生活變調,處處碰撞「該如何是好」的問題。一如我們身邊曾聽聞的故事,老妻先是行動不便,漸漸失智,拒絕飲食。丈夫為實踐「不送進醫院」的承諾,堅持親自照顧,卻終於力不從心,演成可怕的悲劇。  

藉著冷靜的鏡頭與舒伯特音樂,漢內克一路映照生活現實:丈夫面對妻子悍然拒絕進食,情急下猛揮老妻耳光,過去鶼鰈情深的兩人都愣住;看護工強為老妻梳髮並如哄小孩般念著「妳看這樣多漂亮」,讓老妻深感羞辱,丈夫也怒辭看護;女兒力主父親不應獨守母親,父親一句反問:「不然妳來照顧?」大家皆啞然。  

當深情遇上長期照顧的繁瑣,當知識分子面對生命失去尊嚴的窘境,當看護紓解不了長照的痛苦,生命境況就像舒伯特這首即興曲,只能反覆自問自答。  

但看待老年也有不同方式。近日上映的英國片「唱快人生」,同樣講述退休音樂家,卻幫偶發性失智的女高音、演出前急病的老指揮安排了一場成功的威爾第音樂會。雖屬誇張喜劇,仍不失真實細節;當然,他們都住在富裕的養老社區。  

迎向老年,究竟是悲是喜,除了社會制度、個人環境條件,終究得看心境。只有當社會與個人都準備好,老年進行曲才可能悠揚動聽。

《愛慕》


《唱快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a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