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Facebook塗鴉牆上的一些「酒言酒語」,特彙整後轉貼於此。
●預定了7-ELEVEN的"薄酒萊新酒",月中可取貨。
屆時除與親朋好友一起品嘗外,假日還可到我的祕密花園,倘佯湖光秋樹、品酒、看書、冥想、寫PDA,渡過慢活的週六日。 (11月5日 13:11)
●【每週與世界接軌的台灣電視時間】
周日晚間22:00 ~ 23:30 文茜世界周報、文茜世界財經周報,加上一杯睡前的白蘭地。
因為只有在微醺的狀況下,看完節目後好安然入眠,也纔不會對台灣地現況生氣呀!(11月15日23:43 )
●接到老同學轉寄來的網路郵件論及紅酒時,猛然想起家中存放多年的六瓶紅酒大概變成醋了。
因為一無地窖存放,二無溫度控管,但因係平躺著儲放,軟木塞因浸泡得宜而未乾燥。
既然如此乾脆自己開瓶品嚐吧,連續三天喝了兩瓶,分別是1990與1992年出產,價錢忘了,大概在500~800元台幣上下。
品嚐之前還特別上網查詢與複習喝紅酒的準備、開酒、試酒、倒酒、醒酒、品酒。
結論是:口味不差,品牌則須深入了解與學習。(11月16日21:21)
●「薄酒萊新酒」维基百科的解釋:
雖然只是勃艮第境南的一個產區,但薄酒萊葡萄酒每年的產量,足足有勃根地其餘地區年產量的兩倍半。
除此之外,因大部分的薄酒萊葡萄酒都是屬於未經過橡木桶封陳、單寧度低的所謂「新酒」產品,製造出來後不能久放,因此非常強調當年的產酒當年飲用。
配合這樣的特性,從1970年代起,就逐漸出現了一種薄酒萊葡萄酒慶典的風潮,在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當天,將當年9月11日之後才能下桶開始釀造、並在10月初製作完成的葡萄酒桶打開,開始暢飲。
近年來薄酒萊新酒透過高明的行銷手段推廣到世界各主要市場,但仍然大致遵循此傳統,規定已經裝瓶運抵銷售地的產品,禁止在這日期之前提早上市,而變成一種話題。
一般來說薄酒萊新酒的保存期限很短,依照保存環境的差異,頂多只能存放到隔年初就該喝光。
薄酒萊村莊區產出的新酒因為製造時發酵時間稍長,因此可以多存放更久一些,至於薄酒萊酒莊區的產品則依照不同的製作方式,有部份的酒款可以像一般葡萄酒一般進行長時間陳年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