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面的­理解­把人逼到絕路­實在­不可取】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是外人所了解的,也不能隨便就扣上一句不孝的大帽子。誠如春節時高雄義大世界的一段新聞,上傳在youtu後,就有網友留言:「片面的­理解­把人逼到絕路­實在­不可取」。

youtu影片的網友留言:

有些人長期照顧人難免會情緒失控,她不像很多現代人都­­­是找­佣人照顧,而且當天他其實是在跟他母親逛街,我想可能是­基­於­一點壓力­與一些自卑感情緒才會失控,最後他也已經向­大眾道歉­了。

­現代人其實是很難體會這種感覺的,兒子是媽寶,女兒是父親­的掌上明珠。

希望網友向他道歉,因為片面的­理解­把人逼到絕路­實在­不可取,我想他心裡一定很懊惱,裏頭一直喊「­畜牲」、「­畜牲」.­..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反觀這些人肉搜索­網友,仔­細想想,很少­人比這個­人更孝順了,每天照顧母親推輪椅陪她,­甚至不安父母居住遠處不安全,特地帶他們回來照顧,有哪些人做到­這些再來指責別人吧 ! 實在令人感嘆 !

不孝男踢輪椅逼喝可樂 母稱「從未家暴」 2013216NOWnews 今日新聞網

大年初四當天,高雄市義大世界發生一起男子逼母親喝可樂、甚至還大聲斥責、還踹輪椅、疑似對母親捏臉的事件,有民眾看不下去,制止男子行為,不料卻反遭男子嗆聲「不關你的事」。高雄市社會局事後派員了解,認為該名男子當時應該是一時情緒失控,母親也稱說兒子從未家暴。 

高雄市社會局介入調查,蘇姓男子(41)68歲的母親都設籍在台北市,蘇男是在高雄工作,父母則是分居於高雄市的安養院。社會局長張乃千表示,15日上午派社工實地訪視,初步了解蘇男還算是孝順,過年期間他帶著母親到義大世界、佛光山到處遊玩,他見母親當天都未喝水,因此要她趕快喝完飲料,趕搭接駁車回去休息。 

只是男子可能情緒一時激動,要母親將可樂喝完,過程中,母親因喝不完,男子便在大庭廣眾之下咆嘯,大罵「真是吃飽沒事幹,趕快喝完啦,要不然走不掉了啦。」 

現場遊客見男子的行為,出面指責「你小孩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她之前怎麼養你的?」男子竟反嗆,「不關你的事,你回去問你媽媽怎樣再說啦!」出面制止的遊客氣的連罵3次「畜生」。 

男子母親甚至央求路人「幫我倒掉可樂」,男子見狀還威脅「倒掉可以,瓶子要還,不然我告你偷竊」;這時圍觀人潮越聚越多,男子才將母親推往出口,不料,竟朝母親臉頰捏了一下,引起更多人上前理論。 

蘇男的母親透露,兒子從未對他家暴,外界也都誤會她兒子了。蘇男的父母目前分居於高雄市安養院,他的心願就是接父母同住,正努力存錢。

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若不是這兩年,陪雙親與岳母長期出入醫院的老人復健科,看過太多老年人的長照問題,並瞭解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之後,我會附和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眼淚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0/20130315004085.html這篇文章作者的觀點並唏噓不已。

誠如文章下方的社群回應第三篇:可憐的人也許有爲人不知的地方。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觀念漸漸淡薄了,女兒或許有難言之隱。不必只由自己的觀察論斷。

我個人的經驗與看法,必須讓「老與孝」變成一個科學化與理性化的Project專案管理,而非道德教條式的親情恩情的孝道大帽子。多少人人所稱道的孝順事蹟,其實都是用歡笑來訴說痛苦,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個調適與逃避的方式!

身為三四五年級生的我們,保有為家庭犧牲自我的特質,因為既不能讓自己與家庭被拖垮,亦要讓久病在床的雙親們,能夠病的有尊嚴之外,還要協助薪資僅22K的子女。

然而在生活富足環境下所成長的下一代們,對犧牲這兩個字不但是反感的,更視作愚蠢的同義詞。

因此將來如果我們病了,你我那不具備長照證照與護理常識的子女是否可以辭掉工作,24小時陪侍在旁?

家人是否有經濟能力幫你我僱請拿台灣勞工基本薪資的「外勞」或是日薪二千元四百元台幣的「看護」?

抑或你我願意一人獨自住進安養院或榮家?

你我除了在折騰自己之外是否也在折騰與拖垮子女?

你我在年輕的時候是否善盡為人父母之愛與責,老來是否讓子女尊敬與願意孝養?

久病無孝子一事,是否是你我自己所造成的?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  2013-03-15 中時電子報 傅志遠

眼淚


與老太太非親非故的外籍看護,看著眼前這位再熟悉不過的陌生人,如今竟成了一具冰冷大體,不禁真情流露地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己……  

眼淚是人類宣洩情緒的工具,在醫院裡,每天都上演著生離與死別,我常看見家屬為了自己的至親摯友遭逢病痛而潸然淚下。有時,我不禁反問自己,若這不幸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有誰會為我流淚?而我,又會為誰流淚?  

某夜,急診室接到一位從安養中心轉來、相當虛弱的老太太,據安養中心的照護人員表示,她已經好幾天吃不下東西,眼見進食狀況越來越差,才趕緊送到醫院就診。本以為只是單純因長期臥床而造成的腸道蠕動功能不佳,但電腦斷層的結果卻顯示腹內有一顆顆數不清的腫瘤,正是這些腫瘤造成了腸阻塞。  

看來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只是安養中心的人員對病情不了解,也不敢替接下來的處置做決定,只得聯繫病人的子女們到醫院。不同於一般人對自己父母生病時的激動反應,他們僅淡淡地在電話中表示:「現在時間已晚,有什麼事明早再說……」電話掛上前又補了一句:「原則上我們不打算做太積極的治療,也放棄所有的急救……」 

這讓身為當晚值班醫師的我相當不以為然,「再打一次電話,請他們現在就到醫院來了解病情!連病情都還沒弄清楚就說要放棄,天底下豈有如此不負責任的子女?要不要治療或是要不要急救,不是電話裡頭說說就算!」經過再次聯絡,他們才心不甘情不願答應,但仍拖了好幾個小時才慢條斯理地前來醫院。  

為了讓家屬明白事態的嚴重性,再加上或許是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已經不佳,所以我在解釋病情時相當直接:「你們母親腹內有非常多的腫瘤,雖然目前原發位置還不明,但以這樣的影像來判斷,極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而且應該算是末期的腫瘤,預期的壽命可能不會太長。」語末我再追問了一句:「你們知道她過去有任何腫瘤的病史嗎?」  

站在我面前的是病人的女兒和女婿,他倆互望一眼後並沒有給我答案。病人的女兒只是聳聳肩表示:「過去幾年她都住在安養院裡,我們每年去看她的時候都好好的,或許安養院的看護可能比我們更清楚她的狀況。」她的話中透露出對自己母親的關心僅止於一年探視一次的程度,而家屬事不關己的態度與一問三不知的反應,令醫護人員看了既生氣又無奈。  

我很嚴肅地說明病人需要手術的事實。或許擴散的腫瘤終究無法根治,但眼前更急迫的問題是因為腫瘤增生造成的腸阻塞;手術的目的並非將腫瘤完全切除,而是治療腸阻塞,或許病人可以因此有更好的營養狀況以接受後續針對腫瘤的化學治療;否則,還沒等到腫瘤奪去病人的生命,她很快就會死於腸阻塞造成的脫水與營養不良。  

病人的女婿當場表示自己只是外人,沒有意見;而女兒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你說要開刀,那就開吧!」看她簽署手術同意書的俐落動作,很難想像眼前要接受手術的是她的母親,我不確定此刻她的心情是否關心或擔心。  

手術結果如我們所預期,腫瘤的切片證實的確是惡性。在腸子的繞道重建之後,病人又再度可以進食,對於腫瘤或許無能為力,但外科醫師能做的就是把她的腸子接通,至少能讓病人最後一段路的生活品質好一點。 

可惜這一切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儘管手術算是成功,隨後我們也幫病人進行了化學治療,但成效並不理想,惡性腫瘤仍然一點一滴侵蝕老太太的生命。 

在治療過程中,家屬很少出現,即使來探病也是如候鳥般閃電來去,自從在急診室見過一面之後,便沒有機會再針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說明與討論。  

此時,唯一陪伴在老太太身邊的是一名外籍看護,她是我每天查房時,除了病人本人之外唯一會面對的對象。當我建議病人應該多下床活動時,當天早上我就看見她奮力將老太太抱上輪椅,推著她到處活動,好幾次我在醫院大廳看見這位外籍看護勤快地推著病人散步;當我告訴病人要多吃點東西,才會有體力繼續治療時,她會一口一口努力餵老太太進食,甚至偶爾病人心情不好而食慾不佳,也是她好說歹說、半哄半騙地安撫老太太。 

可惜,腫瘤擴散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醫療效果,隨著病情逐漸惡化,原本計畫進行的化療也不得不中止。在病情出現變化的此刻,我必須請家屬到醫院來了解狀況,也對老太太的後續治療計畫做個決定。  

我準備了許多醫療影像做為病情說明輔助之用,也請團隊中的腫瘤科醫師陪同召開病情說明會,甚至還找了幾篇醫學文獻做為治療計畫的依據。但當我們把所有的人員與資料都備齊時,家屬只是在電話裡面表示:「沒空來醫院」。他們僅有的交待還是那幾句話:「放棄所有急救」、「順其自然,我們不打算做積極治療。時間到了,你們醫院自己作主,叫往生室接走就好……」  

屢次通知不來的結果,不得已我只好親自去電,換來的竟是一頓冷嘲熱諷:「你怕什麼,我又沒有質疑你的醫療;而且我們也不會賴帳,你可以放心,不要再一直打來了!」當下的感覺只是一陣悲哀,替病人感到悲哀,替自己的尊嚴感到悲哀,更替家屬的言行感到悲哀。在我聽來,家屬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等人死了再打來……」  

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準備病情說明會,希望能做為醫病之間溝通的橋梁,但家屬只用幾句話,就把我原本打算詳細說明的病情給打發掉。 

接下來的幾週,病人陷入了等待,不是等待出院,而是等待死亡……  

每天的查房時間,走去她的病床旁是我最痛苦的時刻,因為除了口頭的安慰與鼓勵,我拿不出一點實質行動來幫助病人。況且老太太已經陷入了昏睡狀態,一天之中醒著的時間越來越短,就算是醒著,我也不確定她是否知道我在說什麼。  

反而是這位照顧病人的外籍看護,該做的事情她一樣都沒有少,餵食、翻身、拍痰、按摩,甚至推著老太太坐輪椅到處散步,並沒有因為病人的病情不佳而偷懶。她還用那不太標準的國語說話給老太太聽,也不論老太太是否聽得見或聽得懂。  

臨終的那一晚,老太太在安詳的睡眠中離開。血壓越來越低、心跳越來越慢,接著是心電圖的一條直線。一切早在預料之中,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以電話通知家屬,話筒那頭只有簡單一句回覆:「我知道了。」 

從過去的接觸經驗來看,我相信他們沒有一滴眼淚。 

沒有眼淚的不只是家屬,其他負責協助處理病患大體的護理人員與往生室同仁,基於工作的專業,不能、也不應該有眼淚;身為病患的主治醫師,我到現場確認了她的死亡。對於疾病的進程與醫療的極限,我雖然感到很遺憾,但是也同樣沒有眼淚。 

反而是與老太太非親非故的外籍看護,看著眼前這位再熟悉不過的陌生人,如今竟成了一具冰冷大體,不禁真情流露地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己。  

轉身離開病房時,我的眼眶有些泛紅,眼角落下了一滴淚水。 

這滴淚,不是為病人流,而是為這位重情重義的外籍看護而落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cha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